收藏本站
我要留言
联系我们
            
 
   

Twitter浪潮中的数字出版业

没有出版商愿意相信Twitter能够作为出版的载体。但事物往往随着规则的解体和重构获得新的解释,但究竟偏离了出版的正统有多远,也许没有人能够知道。美国作家Matt Stewart近日正通过Twitter发布一部48万字的小说。当然,如果不是破天荒的举动,Matt Stewart可能永远沉寂在互联网的死链中。

 据comScore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Twitte用户数为1800多万;而在2008年5月底,Twitter用户数还只是158万。 Twitter用户量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如此爆发式的增长,所以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口碑行销网站,没错,微博客的发展从最开始就是为了便携的发布而设计的,去中心化的结构促进了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并通过大量的第三方网站和客户端软件,使得人们不用登录Twitter网站就能阅读信息,从而实现病毒式的内容生产和信息蔓延。Matt Stewart的出版事件,依旧像一种“快女”般跑调的鼓噪。 

  微博客这种自创造和自传播模式,受到大家关注,也是因为关于新媒体、关于社群营销的美好未来让大家开始“喜新厌旧”,数字出版界也都在寻找一种用户创造内容、传播内容、实现营收的模式。问题是,Twitter类的微博客能否成为数字出版界可行的一种手段么? 

TimO’reilly的一些观点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思考,网络改变了人们阅读和学习的方式,他认为传统的书都保留了叙事风格的组织形式,有前后次序,但是网络阅读的方式是网页,每一页都可以独立阅读,独立存在,归结起来就是模块化。当Twitter类从闲言碎语,叽叽歪歪形成部分模块化后,是否一种有益的内容传播形式呢?问题是,Twitter类的内容平台,每个人的主题模式往往因为其自身的结构性和去中心、去主旨的网络化所迅速替代,“如果我们用Twitter上的原料写作一本书,那可以肯定,这本书几分钟后就失效了。因为每分每秒Twitter都是更新的海量内容出来。”   

Twitter每条消息被限制在140字,剩余的空间将用于添加标签和链接。Stewart的《法国革命》将在Twitter上一次发布130字,48万字的内容将需要约3700条Twitter消息才能完成整本图书的发布。难题正在于此,大家“津津乐道”的碎片化阅读出现了,但碎片化的阅读如果失去其相对完整的形态,阅读还能称其为阅读么?    

Twitter浪潮中的数字出版业
                     来源:沈阳教授相关研究论文 

沈阳教授在《闲言碎语中的宏大信息流:微博客研究》中用976348条微博客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这种判断,“网友并不十分关注新闻热点,反而较多讨论天气、生活、电影、感情、情绪等话题。从每周话题及24小时词热度变化情况看,用户的言论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整个发言内容呈现出强烈的EgoNET特征,以“我”为主,关注身边琐事,贴近“我”的日常生活。”Twitter这种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典型应用,也许注定成就不了数字出版业的“战略资产”,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所认为的“巨大的战略资产”是属于舆论的工具,奥尼尔去一家餐厅吃饭,随手在Twitter上问:“有没有碰巧也在这里的球迷?” 是属于狗仔版面的趣闻,数字出版业还是应该回归“传统的质量准则”,目前来看,新媒体充其量是一种传播载体变革,但我们还要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则,学习Twitter,当作一次扪心自问就好。
 麦克卢汉的学生们有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观点---现代人对知识和专家的看法是因为印刷术的发明而形成的,有意思的问题在于,后现代人对于知识和专家的看法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海洋的互联网么?用图书这种载体来衡量专业领域的范围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图书有一种品格,这种品格跟作者的思想是一致的,读者去阅读一本书,去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内涵,是因为一本书包含的知识反映了专业价值,数字出版业要体察的是这种价值的延续和更好的展示,毫无疑问,互联网是一种超越了印刷术的价值传递之道,正如人们在比较《大英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的不同时,普遍认为大英百科受到了物理载体的限制而不得不让内容受到删除的酷刑,而主题松散链接的维基百科则越来越深入的做着信息延展,印尼扎爪哇岛北加浪市在大英百科中只有109个单词,而在维基百科中则拓展到2万个单词,图片,地理、人文、艺术、旅游、风情等等全面的介绍正在不断完善,各取所需,《数字秩序的革命》作者戴维-温伯格不无诋毁的对大英百科的编辑们开涮,篇幅这种标记重要性的符号在数字世界似乎已经荡然无存,维基百科所呈现的世界远远比大英百科更加丰富有趣。

  顺着TimO’reilly的观点,相比较Twitter而言,WIKI和众包模式更适合创作内容。抛开图书固有形态的限制,数字内容的产品或服务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外延,还记得2004年参加长沙书会,遇到一位老出版人的对我的提点,他问,你说图书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传统的图书被新形式的产品所替代,而我们的管理、业务流程还在固守在传统的模式,没有新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网络的世界,还是Tim的老兄更IT,更作家,更前沿,更醒目,"Wikipedia就是网络时代的大百科全书,Google就是网络时代的参考书籍,YouTube就是网络时代的即时教育丛书,魔兽世界就是网络时代的魔幻小说,GoogleEarth就是网络时代的旅游大全……. "

出版商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改变呢?
转载请注明:印客网

添加日期:2010/9/26   浏览量:2644   来源:印客网 个人印书
昵   称:
内   容:
验证码:

Tel +13016423398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香港路292号 Email:fengbaobin@gmail.com 
Copyright © 2009 乐猫印客网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07013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