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村——通渭
汉元鼎三年置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1949年8月6日全县解放,1949年8月至1955年,属天水专区;1955年划归定西专区管辖至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境内有古秦长城遗址贯穿西北诸乡,也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曾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书画之乡”两大殊荣。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64公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70。5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C,极端最低温-20。7°C。总人口42。85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3万亩,其中粮田133。26万亩,经济作物24。52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分布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储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闻名省内外,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地表水温53。9°C,富含铁、碘、氟、钙、钾、锶、氡等19种化学元素,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可洗愈皮肤病、胃肠道疾病、风湿病等17种疾病,为陇中著名的疗养胜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通渭县以书画之乡闻名,县文化馆魏岳嵩、刘铎、何钰、张叔铭等的作品多次在全省和全国各种大型展览上展出受到好评。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生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获佳奖。
全县还多有书画收藏爱好者,对米芾、郑板桥、于佑任等历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当代舒同、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也散见于民间。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城市工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年产量最大的有粉丝、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裤等二十多种产品。其中“飞天牌”粉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温泉牌”味精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部级优质产品,两项均被列为甘肃省名牌产品;仿古地毯获全国优质进出口产品银奖;牦牛绒衫获’95武汉纺织年会纺织类“维尔佳”杯二等奖。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等3条国家干线公里,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公里,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通渭人民用热血和汗水写就了历史,通渭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着未来,通渭人民也愿以优惠的政策,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