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第一篇日记的日期回车往下挪了一行,准备开始写这个自序,从这个回车起就想开始感慨了,第一篇日记的日子是2002年1月15日,距现在已经是整整八年多了,这八年多就没有在电脑上改动过最开始的这些文字,尽管这些年是反反复复的双击打开这个word文档,又关上又打开。就好像写一本书写到最后,又重新翻开第一页,在第一页的上面又开始记录,而这一次改动则已经时隔了八年的时光,如果是用笔写在纸上面的话,我想大概第一页已经是可以看出岁月留下的痕迹了。而这八年是一个从孩子转变成已婚人士,从纯真蜕变为世俗,从与青春say hi 到与青春 say bye-bye的八年。
2010年8月19日,为什么选择今天写这个自序,因为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更是意味着人生进入另外一个阶段的转折点,今天与相恋6年的女朋友正式在崇文区民政局登记结婚了,在法律上面已经正式成为了合法夫妻。
其实很早就曾经想过要为这本类似流水账的书,等到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写个自序,像现在市面上的很多书都有自序什么的,其实最重要的也算是对这些年的一个总结吧。现在的心情就像刚刚说的从第一个回车开始,就觉得这些年过往的片段不断的在脑海中闪过。这本书曾经想过很多的名字,什么《写在青春结束前》、《纪念》、《my memory》、《青春纪念册》《曾经》什么的等等等等,都觉得要么太俗气要么不扣题,其实我这个类似日记式的流水账,仅仅是想起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挺随意的。最开始2002年想起写这个日记的初衷,主要是因为自己准备实习工作了,想把工作上面的事儿给记录下来,挺单纯的想法,之后再写就是上了高考复读班之后,但仅仅就写了一篇,期间隔了大概有个半年多,再之后再写就是2005年底了,更是隔了三年多,这段时间大部分正是我在海跑上大学的这几年,其实这本书我觉得最遗憾的地方,就是上大学这几年基本上是没有给记录下来什么,05年底那会儿已经是最后一个学期,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了,那会儿似乎也已经感觉到压力的存在了,于是乎又开始想写点什么。其实从06年之后写的东西,好像大部分要么就是在抱怨、要么就是在怀旧,我觉得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时候还是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做啥事儿招人待见,做啥事儿不招人待见,但我最大缺点同样也是,知道该怎么做吧,但就是懒得去做,做事儿还缺少点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写出这样一本长达26万字的“书”的确算我非常非常有自豪感的一件事儿了!我在邮箱、移动硬盘、网上硬盘备份了N多份,生怕哪天电脑坏了,估计自己非得抓狂不可。好了,既然是整本书的自序,就少些调侃吧。毕竟这个自序是回顾自己这八年,乃至这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这本书《转眼之间》,为什么最终选定这个名字,还得从萧亚轩的一首歌说起,这首歌大概是在我2003年冬天的时候听到的,是一首略带伤感的慢歌,一直都很喜欢萧亚轩的慢歌,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是,我是在灯市口那边的一个音像店里面买的萧亚轩的《爱的主打歌·吻》这张专辑,这些年可以说一直都会经常让《转眼之间》停留在我mp3里面,上高考复读时候在听,上海跑后在听,毕业后工作了依然在听,对我来说是最适合感时伤世的一首歌,每次要去远行,每次经过曾经熟悉的地方,都会刻意的去听这首歌,真的只是单纯的在听这个旋律了,在追忆自己无法再回到的旧时光而已,已经不在乎歌词中唱得是什么了。
2002年之前,自己纯纯粹粹的就是一小孩,整天就是琢磨怎么玩,怎么吃,做事儿办事儿也就是一小孩样儿,02年我17岁多不到18岁,从那会儿起慢慢的才算开点窍了,慢慢的懂点事儿了。现在想想上职高这几年每天除了傻玩,就是傻吃,如果说现在能猛的想起来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上床插电视的插销,躺床上看电视,然后到里屋玩电脑,那会儿还住在红星胡同的平房,我是住了二十年的胡同住了二十年的平房,说我有胡同情结那是必须的,就是现在有时候走在咱老北京一些胡同里面都觉得有种莫名的亲切和熟悉。职高毕业之后的事儿就可以在本书中追溯了。
中间的断档有两个,书中已经提到那十个月,正是在我爸当时的单位实习,说是实习其实就是给我找点事儿干,当时本来是想去报高考复读班,但是正值寒假期间,只能读下半学期了,所以就打算等九月份时候再报,于是就去我爸单位实习了,我爸单位在西三旗,说实在的这半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天的坐车过车瘾了,上班两小时,下班两小时。再后来就上了高考复读班,其实真的感觉从那时候开始,自己慢慢的在成长了,应该说从那时候可以叫做青春的开始,在那一年第一次谈恋爱,在那一年也认识了现在已经正式结婚的老婆。
再之后则这个断档时隔了三年多的时间,提及这段时光尤其的让我感慨,我不敢说这几年的时光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几年,但可以说是最纯粹最无忧无虑的几年了,我想这辈子也不会再有这么无忧无虑这么纯粹快乐的时光了。这本书中提及到我怀念大学时光的片段与感伤很全面很细致,我在自诉中就不多说了,其实能够看到这本书的人,不一定是最亲密的人,但我想应该是与我有很特殊关系的人。想想上大学这几年其实是很奢侈的几年,尽管是上的海跑,不用想着怎么好好学习,也不用想着以后工作怎样怎样,在家靠父母养着,每月还有零用钱,尽管钱是不多,但很快乐很快乐!我想这种快乐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是当时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有感而发。有一首歌中这么唱到“那时候天空很高风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快乐”,我想跟我有相同经历的人会明白懂的!我记得我这本书忘了是什么时候写过这么一句话,好像是这么写的,“我大概这几年都不会快乐了,正是因为上了大学的结果”,我想跟我有相同经历的人,也会明白这句话的!大学毕业了,青春也跟着散场了。
2002年~2010年,从17岁半到26岁,最最青春无敌的岁月,就这么过去了。真的当现在80后慢慢的开始老去,慢慢的开始集体怀旧了,社会越来越多开始关注90后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得不去感叹转眼之间这些年的时光,而我们这一代被誉为生在蜜罐中的人也已经集体步入另一个人生的阶段,无论你是否愿意,思想上是否接受,你同样都得面对,这个阶段不仅没有蜜罐,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对与错。
“时间”算是个名词还是个动词呢?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其实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时间推着向前走了,转眼之间有多久?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上都是转眼之间,昨天前天大前天皆是,明天后天大后天也会成为转眼之间,有时候当自己静下来或是蓦然回首一年前两年前甚至十年前大概都会觉得是转眼之间,时间永远都不会偷懒,都是一分一秒的实实在在的走着,不是梦、也不是幻觉,更不是静止的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成长这件事中只是我们越来越拥挤的记忆压缩了模糊了时间。
就像我先前说的,最开始写这个日记的初衷也仅仅是想记录一些自己第一次踏上社会的感触,再到后来大学时代接近尾声的时候就开始不断的在这个文档里面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一直写一直写,当然其中有很多时候是把写日记当成抱怨和发泄工作上面不满的一种介质。当这些年过去,当自己不断的翻阅自己去年、前年、大前年、甚至某一年的某个月的某一天自己写的日记的时候,或者突然想不起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我当时在干嘛,而要通过翻看这个日记来记起的时候,我渐渐的觉得,其实这个日记真的不仅仅只是个流水账的记录,至少在我看来,在自己经意或者不经意去看以前写的东西,就好像是在遇见过去的自己,一下子就能唤醒那时的一连串连锁的记忆,从中还可以或多或少的体会到当时的心境和感觉。转眼之间,我可以通过照片去记录瞬间,通过录像去记录片段,同样的我这些年用文字记录的则是当下所发生的给我带来的各种思绪和心境,真正多年后或许那时的我又是不同的思绪不同的心境了。
当下这个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我们这代人其实是挺容易迷失方向的,有时候想想都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活,还有几个人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或许在嘲笑自己曾经的梦想有多无知有多可笑?是在为了自己的事业?还是就为了解决能吃饱饭?还是就这么着凑合活着?纵观到底基本上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在凑合活着,每天大街上走着的开着的骑着的人,公交车、地铁上面挤得跟照片似的人,不都是在为了钱而奔么!
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了快四年了,有时候我也很厌烦自己怀旧情结是如此之重,真不知道是怪血型还是怪星座?还是怪自己太懦弱?有时候想刻意去忘掉一些事情,但后来发现渐渐忘掉的仅仅是那些习惯而已,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什么?仅仅是必须成长的际遇中必要留下的记忆吗?而通常理解这些记忆在岁月的打磨中会变的越来越淡,自己也渐渐的不再跟回忆较真,到最终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真的会是这样吗?而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曾经过往的很多记忆不是没有意义了,而是已经过去了,没有那时的心境那时的感觉了,而很多事情也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MP3里面永远删不掉的那首歌,脑海里永远忘不掉记忆中曾经的那种心境,记载着某年某月的某种情节某种感觉,这些只有听歌的人自己才能有所感触。只可惜转眼之间唱歌的人不再年少,听歌的
人也在渐渐老去……
2010.8.19夜,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