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辑 忽然想到 1 鲁迅的学历 2 贪官好嘴 5 靠刷卡约束委员是一种悲哀 7 中国人很会贴标签 9 忽闻“报业”改“传媒” 11 家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13 好多的“性”呵 15 合肥最需要的竟然是“吆喝” 17 有时领导好比“窦娥冤” 19 理论必须直面现实 21 “三菜一汤”猜想 24 给总理写信怎么会成了“时髦” 26 署名的困惑 28 究竟谁精神病? 30 别再“孤陋寡闻”了 32 领导你笑什么 34 赵薇的推荐书单好没劲 36 心平气和看“春晚” 38 “有业不就”何罪之有? 40 郑小琼为什么拒绝驻会? 43 记者应力避直线思维 45 余秋雨真给你们投过稿? 47 谁下台市民生活不如常? 49 奥运会要万米长卷作何用? 51 “资助”何时成了“包养” 53 写什么都挣钱 55 《收获》韶华依然 58 看作家常发誓 61 有感于“铁凝没能近距离接触巴金” 63 狗尾续“书” 65 十余“白衫客”的“文革”遗风 67 当辉煌成为过去 69 谁能“字字珠玑”? 71 孩子面前,你表现什么口才? 73 别拿首印唬人 75 不要老拿袁隆平跟明星比 77 “美文”的丑处 79 对“世界性的”质疑 81 那些动听的台风命名 83 你配和鲁迅做朋友? 85 重稿一说是个伪命题 87 《鲁迅文选》也需要主编? 89 期待我们的电视节目正常一点 91 晚发一天时评又如何? 93 出了13本书怎么不知道? 95 书名“呐喊”来了时髦 97 不如让郭锡龄和王勇平来个pk 99 还要向学生课本里加入多少东西? 101 领导干部看“白戏”也是腐败 103 贺“周老虎”享受“近距离接触” 106 书的归宿问题 108 “硕士无用论” 110 仅吃七只鸡下的蛋 112 用词悠着点 114 猪出栏了吗? 117 光精彩有什么用? 119 “官来如剃” 121 最需要公布的....... 123 换个主持人何必大惊小怪 125 台湾幼儿园禁设英语课 127 主持人应加强朗诵训练 129 人民不要这样的“开发” 131 “我家的财产数不清” 133 喝彩的自由 135 羡慕王蒙 137 “名嘴”切莫满天飞 140 仅有一个情妇是不够的 142 有错乎?有罪乎? 144
第二辑 南腔北调 146 给陌生人起称谓 147 那时颂今也获罪 149 我用文学讨老婆 152 动情的高脚酒杯 154 首届“贪官忏悔录”大赛启事 157 一张未见面的报纸 159 《随评》把我引上杂文之路 161 诗意的西献 163 一种花养到底 165 变了味儿的名家随笔 167 中年杂文作者的尴尬 170 偷着,乐! 173 我才知道 175 鹦鹉向我问好 177 触摸图书 179 48岁才去徐州 181 赶紧给钱 赶快走人 184 一本让我高声朗诵的书 186 我的写作供状词 188 大哀无言 190 今生无诗 192 又逮着个华裔部长 194 赵忠祥真敢啦 196
第三辑 朝花夕拾 198 言之有物 热闹活泼 199 构建党报报纸理论宣传的学科体系 205 正确处理时评和事评的关系 209 为“沂蒙精神”立传 212 必要的转载 216 主持人应加强朗诵训练 218 杂文里的笑话 220 短评要有权威性 223 柔和温暖的绿地 225 多宣传生前的编辑家 228
|